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 > 藝文活動> 法寶寺臨終關懷系列講座 正視生死課題臨終輕鬆好走

藝文活動

字級

法寶寺臨終關懷系列講座 正視生死課題臨終輕鬆好走

【人間社 郭芊筑 新竹報導】 2024-08-22
善終不是死亡的終點,而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。佛光山法寶寺8月20日舉辦臨終關懷系列講座第四場,禮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兼副主任蔡長穎,以「安寧療護與病人自主」為題,從安寧療護觀點及自身臨床關懷經歷,說明身、心、社、靈全人的發展,呼籲學員正視生死課題,在面臨臨終時就能輕鬆好走。近40位學員聆聽受益。

「生固然值得歡心,死亡也無需過於哀傷。」講座開場,蔡長穎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:「生死,這是人人都免不了的問題,然而過去大家一直都忌諱而避開不談;不過到了現在,大都已能坦然的面對生死,而且不但不再逃避,反而有心來揭開生死的面紗。」米蘭‧昆德拉也講過:「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,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。」在生死課題上,蔡長穎強調,人生當中有生就有死,有來就有去。呼籲大眾提早規畫生命課題。

出生雲林北港的蔡長穎,身為家族中備受關注的長孫,在18歲那年奶奶突然倒下,面對親人離世帶來的喪痛,開始對生死及生命議題鑽研探索。在20多年社工實務生涯期間陪伴576條生命離開,個案中有年紀僅9歲發展遲緩智能障礙的孩子,因遭受家暴失去生命,及抗癌小鬥士不畏懼病痛,勇敢面對治療過程。蔡長穎告訴自己,這是他的心路歷程,於是立志投入臨床照顧行列。

蔡長穎透過案例,讓學員瞭解「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」理念和意義,以及實務研究領域脈絡梳理,闡述「善終政策的演進、病人自主權利法之介紹、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療護條例之差異、善終社會之未來、華人文化中之善終社會」等5項目重點,讓學員在生死課題上,對善終四福「生無憂、老無淚、病無痛、死無憾」全人的安寧療護,有進一步認識。

「何謂善終」?善終定義很多,不要求生命的長度,但要要求生命的深度。在面對生命最後的旅程中是有尊嚴、價值的離開世間。

「有多少個靈魂在等待生命的第一束陽光,有多少個生命在渴望著生活的溫暖和光明。」蔡長穎說:「從實務工作到學術研究,從事安寧療護,陪伴末期病人與家屬20多年,他們用最後的生命教導我,不管是透過身教與言教,到如今點滴在心頭。」他不敢獨享,於是努力演講和寫文章出書,希望讓更多人學到與瞭解末期照顧的重要性,臨終輕鬆好走。
12345678910第1 / 150頁
追蹤我們